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文言文(孟子论桀纣之失天下)
***不贱渐渐贱 2024-09-20 10:18:00
孟子论桀纣之失天下
桀纣独霸无道,失去天下
春秋晋楚之际,桀纣之乱横行天下,百姓生灵涂炭,国家危亡。孟子在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中谈及桀纣独霸无道之原因,指出其治国失宜,废弃德行,自我矜夸,最终导致天下失去。孟子所言可概括为“义利之争,人神共愤”。
桀纣治国失宜
桀纣即位之初,借助先王立下的基础,开展了一些修路筑堤、推行土地制度的改革。然而,他很快陷入了享乐主义,从政治上废除先王的制度、消除贤臣,从经济上大肆征收税赋,以至于百姓贫困不堪。在治安上,桀纣采取残暴的手段进行镇压,劫掠百姓的财产,弄得民不聊生,连天下的当家都感到困扰。
桀纣废弃德行
除了政治和经济上的问题,桀纣还废弃了先王的德义,应尊崇的祖宗,先师等等,破坏道德信仰框架。桀纣乱杀忠臣,欺凌百姓;纣王搜查田园父母,陷害忠臣;最后,这种恶劣的行径,引起了民间激烈的反响,掀起了一系列革命浪潮。
桀纣矜夸自负
桀纣在政治上失当,放纵享乐,是导致天下失去的根本原因。在他身上,孟子找到了一个典型的例子:傲慢自负。桀纣矜夸自负;常常喜爱介绍自己的显贵和富裕,在人们多可惊谔之后,更加引发了民间的不满。在纣王羁旅之时,但有紫也、欣也二儿子病,以为反因于其比较显贵的前驱,不幸没能把握时机,养育不善,揭示了他的无知之处。
:
孟子以历史上离经叛道的桀纣为例,分析了他的失去天下的原因,并得出了这样一个:诚信、尊重德行和自律,是国家繁荣的重要条件;而无德之人,落得走向灭亡的下场。因此,我们应该向前辈学习德志,做一个高尚之人,以实际行动来贯彻和践行我们的信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