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羲之:“兰亭集序”翻译
序言
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名作,该作品是王羲之晚年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。其诗序内容丰富,层次分明,体现着王羲之对书法艺术最深刻的认识与理解。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翻译解读。
正文
昔者先王之道,治其国家,守其社稷,敬其天时,导其民群,叙职任贤,先事后功,故天下称平康。自诸侯以至于庶人,文武之道,所由兴旺也。夫倡始、正声,以和为美,和之至也,物无不济;戥蕚、比物,以曲为度,曲之至也,体无不备。是故古之制度,或可存废,而其音声,久必不易。今夫兰亭之会,所以重烛千秋,帝王以为常制,非独文学之士,所宜仰望也。
临清景而独悲,余情于中而散发。温琴瑟而遥思,恍惚寰宇而独往。但有群情激荡之感,顷刻间放任自流。不觉过去已三春,曾经人在何方?天地徘徊而无穷,反觉疏离于物外。人事代代,历历在目,与平生之思不同。
昔者先王之制度,导民之时,以道德为先,而文学为辅。故文学之士,于治乱之中,可以言其所见,应其所事,为前朝明法、后世正业者。王羲之乃书道之宗,书法之祖,被誉为“天人合一”的人物。其行书法,笔画遒劲苍劲,随心所欲,自成一体,意态自然,独具魅力,成为楷书的代表作品之一。
“兰亭集序”从开篇引入背景,引申笔墨之道,扩大了内容的范围,历数祖述,冷静分析,整饬条理,隐现湿润的情感,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墨艺艺术。王羲之此篇文采奇峭,方正内外,文字铿锵有力,中气十足。此篇“兰亭集序”,有着深厚的人文思想,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书法的独特魅力。

